~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 文化

苏轼笔下的秋日诗词,写尽人生百味!

来源:腾讯网 责任编辑:凌燕 发布时间:2020-09-22

摘要:秋天,在刘禹锡眼里,是胜过春朝的;在王维眼里,是清凉可爱的……在苏轼眼里,秋有许多情态,有思念、有达观、有苦闷。

四季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秋天,在刘禹锡眼里,是胜过春朝的;在王维眼里,是清凉可爱的……在苏轼眼里,秋有许多情态,有思念、有达观、有苦闷。


苏东坡留下众多优秀的诗词作品,其中写秋的众多,下面九首苏轼的秋日诗词,你更喜欢哪一首呢?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达观的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


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东坡就是东坡,即使在萧瑟的秋日,他依然高昂:不用悲愁,我身强体健,能吃能喝,发那悲秋的哀叹作甚?



这首词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高昂的调子,实在可贵。东坡在遭受挫折时,不悲观失望;在境遇顺达时,也不沾沾自喜,从而永远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千百年来,鼓舞了许多人,令人可敬。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孤独的。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苦闷的。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这首悲秋之作,写于作者晚年。


上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景,下片抒情。这首词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基调哀伤悲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愁思的。


《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


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上片写天意留人,然后推进一层刻画作者内心活动,即使今日留得友人,明日行者终当行,那情景仍然令人肠断,所以今日留君终是徒然。下片借佳人泣别再写离情,最后写送行者比行者更加伤心。该词用第三人称写法几经转折,将离别情思表达得委婉曲折。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矛盾的。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这是一首专写词人人生与思想发生变化时的心态词,上片写秋夜秋风的冷势与词人不眠的心态,下片从相思的角度来烘托词人不热衷于回朝效命的心态。


全词通过描写秋夜秋风秋月秋冷秋思来渲染词人的秋“愁”,这是继柳永之后,作心态婉约词的成功尝试。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寂寞的。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怀念的。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该词上片写登临远望之所观所感,通过对所观景象的描写,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下片借登高宴饮来抒发自己达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


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遗憾的。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苏轼与胞弟子由感情深笃,离别后经常思念。这一夜,作者又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作者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他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


苏轼笔下的秋天,是绵长的。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自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思乡之念,悠悠绵长。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

相关新闻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慰问暖人心

解溪社区:“疫”不容辞,有序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近段时间,居民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持续高涨,不少接种点现场都出现了排长队、人员聚集现象,也存在未预约成功就到接种点现场接种的情况。

最新新闻

推荐新闻

  • 《沙丘2》收获如潮好评 IMAX特制拍摄续写传奇

    由“科幻电影新教父”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IMAX...

  • 安乐传大结局看似圆满,但背后的真相更令人绝望和...

    古装传奇爱情剧《安乐传》是由成子瑜执导,迪丽热...

  • 绿杨村网格员关爱民生,为危房张贴警示牌

    近日,湖熟街道绿杨村网格员为村内的危房村民张贴...

  • 钱家村网格员:关爱残疾人,辅具送上门

    6月21日,湖熟街道钱家村组织网格员上门为辖区内的...

  • 袁姗姗 杜淳新剧《妻子的新世界》引热议,逻辑定位...

    由杜淳、袁姗姗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妻子的新世界》...

  • 横溪社区丨参与扶残助残文明实践 共创和谐文明社会

    5月17日,横溪街道横溪社区开展了以“参与扶残助残...



Copyright ©jujiaojiangs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苏ICP备18052071号-1

苏公安备320118920180923号

本网版权所有:江苏涵泰新媒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