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风情浓郁的千户苗寨,层层叠叠闪着银光的梯田,嘹亮悠扬犹如天籁的山歌,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去贵州,去苗寨,去侗乡,成为了一个梦想。
贵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风情浓郁的千户苗寨,层层叠叠闪着银光的梯田,嘹亮悠扬犹如天籁的山歌,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去贵州,去苗寨,去侗乡,成为了一个梦想。因为工作原因,却一直没有成行。
十月,收到《多彩贵州网》发来的邀请函,“多彩贵州,浪漫秋冬--2018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采风活动即将开始,邀请《香港每日电讯》参加这次采风活动。于是,我推掉了其他的工作,在二十一日,到达贵州的省会贵阳,和每日甘肃网、中国吉林网、中国江西网等新闻网站的老朋友相聚在贵阳花溪区的大成精舍,开始了金色十月的贵州之行。
在贵州省十七点六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了百分之九十二点五,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高山、峡谷、飞瀑、溶洞、湖泊、温泉,成为贵州旅游的灵魂,也成就了多彩贵州的名号。
二十二日,朋友们一起乘坐观光游览车,从大成精舍出发,穿越花溪湿地公园,在孔学堂举行“多彩贵州,浪漫秋冬--全国网络媒体贵州行”采访活动发车仪式,在缤纷的礼花中,拉开了这次浪漫之旅的序幕。
离开繁华的市区,我们来到花溪区的黄金大道。
黄金大道,不仅是外地游客,就连许多贵阳市民,这里也是必须要来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各异,令人留恋忘返。最具魅力的时节,还是要数秋末初冬这段时间,这时的黄金大道景色灿烂绚丽。两排高耸如云的法国梧桐,在经历了秋季以后,树叶在金黄之中又侵染出层层铁红。冬日的微风吹过,树叶迎风轻舞,非常的华丽好看。这样的金黄与铁红,顺着清澈的河水向前延伸,和河水的碧绿、枫叶的火红,钓鱼竹的常青、冬青树的翠绿相互映衬、交织、渗透、融合,给到这里休闲的人们,展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立体油画。
花溪区的花溪公园,是贵阳历史悠久的自然景观公园,这里融山水田园和民俗风情、珍稀植物为一体,是花溪河上的一道美景。花溪公园天然秀美,山岭玲珑小巧,错落有致;溪水纯净清澈,曲折蜿蜒;花木繁茂葱茏,秀拔多姿;桥榭庭阁,古朴厚重;花溪公园的韵味,就在萧疏自然,一派清新。
花溪公园是花溪河水流最平缓处的一段,虽然身居闹市,但在公园里可以享受到“采菊东篱下”的意境。因为平缓,花溪河水如锦缎一样在花溪公园铺开,在阳光下,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把两岸的垂柳、竹林、花草都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
花溪公园里,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下榻过的西舍,也有作家巴金和夫人萧珊在1945年举行婚礼的东舍,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墓也在这里。
当年陈毅元帅游览花溪后,留下了“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诗句,可以看出,陈毅元帅对花溪公园的喜爱。
花溪区板桥艺术村,是盘活土地、另辟蹊径发展经济的典范。板桥艺术村利用几家企业的闲置厂房用地,充分挖掘深厚老工业文化底蕴,利用自身独特的环境优势,建设一个具有“艺术、创新、特色”的艺术之所。
在板桥艺术村,在星罗棋布的工作室、艺术馆李,在这个安静的地方,艺术家们迸发出新的灵感,去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历史的痕迹与艺术的沉淀在板桥村水乳交融,熠熠生辉。
艺术村的雕塑很多,但是给我们有一样雕塑,在板桥艺术村分布的更多,这些是一头头被抽去肉身的牛的雕塑,这表现什么呢?解说员告诉我们了这组雕塑的意义,牛的身体被撕咬,肌肉脱离了躯体,裸露的骨架,感知牛的痛苦,借牛的雕塑表达雕塑师珍惜生命,珍爱动物的愿望。
“梦想花溪,艺术板桥”板桥艺术村这样的地方不多了,更应该好好的保护,避免成为另样的城市化、庸俗化,坚持自己的特色,走艺术发展之路,在美丽的花溪区,打造一个“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新板桥,不仅令人心动,还能让人心静。
青岩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这是一座建于六百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建筑交错密布,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荡漾着先前的悠悠古韵。
青岩古镇的城门两边是蜿蜒的城墙,城墙上有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连同古镇的石头牌坊,形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经过多次整修扩建,青岩古镇由土城而逐渐成为街巷纵横的石城。贵州山多石多,石头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就成为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
于是老百姓多以石片做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成为独特的建筑风景,青岩古镇的盈然古意就来自这里的青石。
青岩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巧妙布局,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一条条错综复杂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青石块建筑的石屋、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青石做成的石狮、青石板做的柜台、青石板铺就的台阶,让我们走进了石头的世界,引发思古之幽情。
历史悠久的旧州古镇,是贵州历史文化明镇,在历史上,旧州古镇是贵州的一个水陆交会点,省内外的货物在这里转运,商贾往来,市井喧嚣,是古镇古代的商业重镇,黔东历史名城。
旧州古镇寺庙会馆众多,镇内有“九馆八庙三庵四堂”,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制考究,宫庙亭阁会馆之多,在历史上可为贵州之最。
如今的旧州古镇,房屋仍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古朴精致。行走在古镇的小巷里,清风徐徐,风铃叮当,没有闹市之喧嚣,安静清幽,别有一番乡情。
踩着古镇的石板路,走过一座石桥,哪怕是随意走入一条小巷,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座古镇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气息。
长满青苔的石墙,斑驳的石头台阶,经受了数百年风雨洗礼的古老建筑,遥望天际的屋檐,门口的花草与古老的石屋,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镇流逝的故事。
有人说,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了的文化。
但是在这里,在旧州古镇,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也是活着的文化。
本文作者:香港每日电讯副总编辑 雪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