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想孩子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援藏教师,要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忍受想家的痛苦,要象一盏灯,照亮藏区的孩子,给他们点燃希望。”
(通讯员 陈荣香 记者 王国柱) “不想孩子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援藏教师,要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忍受想家的痛苦,要象一盏灯,照亮藏区的孩子,给他们点燃希望。” 说这话的是兴化援藏教师汤恒跃。他在西藏支教一呆就是5年!在他援藏的第二年,妻子吴玲,一位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的水乡老师,也来到西藏支教。把藏区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夫妻俩在高原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
把自己孩子留下家中
点燃一群藏区孩子的希望
汤恒跃,数学专业硕士,原是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副校长,泰州市教学能手。2014年秋天,汤恒跃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江苏省首批援藏教师,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任教。第二年,妻子吴玲,一位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的水乡老师,也赶到了西藏。
汤恒跃夫妇在西藏支教,把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江苏的家中。“不是不想念孩子。”吴玲告诉记者,当女儿告诉他们她参加市留守学生经典名篇诵读大赛获得一等奖时,他们既高兴又愧疚自责。离开兴化去西藏时,女儿才开始读二年级,两人没有帮孩子检查过一次作业,没有接送过孩子上学,也没有教她学骑单车,不能常听她分享快乐与忧愁,连女儿参加比赛都没能帮她选一条新裙子。儿子更小,跟丈夫爱好一样,也喜欢打球,常自己一个人在家向小篮球架上投球。看到儿子投篮的图片,他俩的心都碎了。可是,他们并没有退却。汤恒跃说:“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在西藏如果不艰苦,哪还需要我们来支边?作为援藏教师,要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忍受想家的痛苦,充分利用在藏的每一天,象一盏灯照亮藏区的孩子,点燃他们的希望。
藏族益西旦增同学的母亲腿被摔断了,爸爸身体不好,家里没有收入,家里的牛羊没人照料,他决定退学。汤恒跃知道后多次与他沟通,并对其生活进行帮助,助其返校。在他的带动下,兴化戴南高中两位2000届杰出校友周国华、吉白云分别与藏区12名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
用心对待教育
教学结出累累硕果
来到藏区后,吴玲担任高中两个藏族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她按照学生的基础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自己编写适合每组学生的导学案,因材施教。执教半学期后的每次考试中,她所带的两个班成绩都非常突出,每次都名列全年级14个班第一名和第二名。汤恒跃教的是数学,2017届其所带的两个班升学率达到98.6%,其中本科率达72.9% ,刷新了受援学校的高考记录。若干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知名高校。其接手的高二(11)班,也从全年级倒数第二成了正数第一。在他的带领下,历经四年多时间编制、试用和修改的一套适合藏区使用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即将由凤凰传媒集团出版发行。”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有“眼睛上的天堂”般的震撼和喜悦,又有“身体下地狱”般的折磨和痛楚。“高原之上,缺氧不能缺精神。”汤恒跃夫妇说,他们既然来到藏区,就要把全身心的爱给予藏区的孩子。比如,他们都是利用开学第一周军训的时间记熟所有藏族学生的名字,当在课堂上准确无误地喊出学生的名字时,藏区学生的眼中充满了惊喜。在被藏区孩子接受的同时,夫妇俩结合藏区的教学特点,将江苏先进的教学方法嫁接过来,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
丈夫汤恒跃三次被拉萨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拉萨市优秀援藏教师”;2016年,被评选授予拉萨市“青年五四奖章”;2016年7月,获拉萨市“第七批优秀援藏干部”荣誉称号; 2017年5月,入选西藏教育厅“智库人才”。妻子吴玲2016年10月在藏区实验中学教课的同时,被拉萨教育局选聘为英语兼职教研员;多次面向拉萨教学片区、西藏数学学会开设示范课、讲座,主持、参与三个关于西藏教育发展的省、市级课题,撰写的相关文章在期刊发表或自治区论文比赛中获奖。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