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翟惠敏来自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名高级技师,从事无线电焊接工作。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军用通讯产品。
无线电焊接高级技师翟惠敏用“绣花功”在细如发丝空间焊接
翟惠敏正在对完工的焊板进行检查。 记者 许琴摄
电影《英雄儿女》的主人公王成背着电台高呼“向我开炮”的画面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翟惠敏10岁,她感到非常自豪:“‘王成’背的那个电台就是我爸爸单位生产的。”后来翟惠敏也进入爸爸曾在的“熊猫”厂,成为一名无线电焊接工人,服务于国防通讯事业。她一步步成长,成为了无线电焊接专家,今年入选第三批“南京工匠”。
翟惠敏来自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名高级技师,从事无线电焊接工作。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军用通讯产品。翟惠敏拿起一块装有元器件的印制板向记者展示:“这块板不是普通单纯的线路板,而是军用通讯设备的‘大脑’。”记者看到,这块板有一张A4纸大小,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元器件。
“我的工作就是与一个个精密元器件打交道,把它们一个个焊接在印制板上。”翟惠敏告诉记者,这些元器件都是根据设计图纸焊接上去的。这个工作需要精工细作,有的元器件不到芝麻大,有些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只有0.3毫米,与一根头发丝差不多,并且整个印制板的焊接点成千上万,焊不好就会粘在一起。
对于这种高密度的焊接,翟惠敏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拖焊集成电路法。她来到操作台前,向记者展示了这种焊法,右手拿起电烙铁,左手拿起焊锡丝,左右手一起上下拖动,准确无误地将一只只元器件焊在了板上。“每一个元器件都不能有一点疏忽,就这样一点点地焊接,犹如精致地绣花。”翟惠敏说。
翟惠敏操作得游刃有余,这样的工作,她已经干了32年。记得21岁刚进“熊猫”厂时,翟惠敏也是一个技术“小白”,但她特别能吃苦,她苦练焊接基本功。平时难度大的活儿,她主动请战,实践的机会多了,见识就广了。她的技能水平有了快速地提高,很快就练就了一手焊接“绝活儿”。1990年,翟惠敏参加了南京市无线电装接工职业技能大赛。“那是第一次与同行竞技,兴奋、紧张、焦虑……情绪十分复杂。”翟惠敏说,那次比赛,她发挥了平时操作的最佳状态,最后理论、实操都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外人看来,这个工作很难,其实也不难,熟能生巧,干得久了,手上就找到了感觉。”翟惠敏说。记者注意到,在翟惠敏所在的车间内,绝大部分职工都是女性。翟惠敏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女性心思细腻、沉得住气,这个手工活就需要这样的精细和沉稳,女性就更加适合。
翟惠敏不仅有一门好手艺,她还特别喜欢探索钻研。单位员工在焊接一种进口的微波可调电容时,经调试后发现该电容器损坏率接近35%。翟惠敏得知后,向操作人员了解当时焊接时的烙铁温度、焊接时间及操作方法。“从表面看,操作符合工艺要求,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该电容器损害如此多?”翟惠敏说,她查阅资料、反复试验,把焊接温度从320℃降到290℃,焊接时间也缩短到2秒,经调试检验后,合格率达到99.8%。
这些年,翟惠敏总是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地把焊接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她的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很多也在全国、省、市大赛中夺冠。2015年,公司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她又带着一批热爱钻研技术的员工开展技术攻关,几年来已完成了百余项小改小革。比如,他们的无线电产品经常被用在户外,这就需要产品有强大的防水功能。“过去我们在检测防水功能时,要把产品沉到水下1米两小时,再打开机箱看是否渗水。”翟惠敏说,这样非常耗时,找渗水点也很麻烦。后来他们多次研究,根据“自行车补胎”原理,在机箱内充气,再放到水中,看是否有水泡出来。这样一来,本来需要两个小时的工作,现在两分钟就可以完成,并且能更快找到渗漏点。
翟惠敏不仅是“南京工匠”,也是“江苏工匠”。在她看来,工匠需要坚守、耐心、淡然,还需要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