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奋斗了什么,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物,必定是将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充分的人。
----记“小秦淮”酒楼董事长殷爱华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他奉献了什么,奋斗了什么,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物,必定是将自己的生命开采得最充分的人。
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在陷入谷底的时候没有放弃,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性,一路打拼,一路奋斗,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她就是殷爱华,她以充分开采自己生命的实际行动,完成了“三级跳”:从一位“下岗女工”到 “小秦淮”酒楼董事长再到“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殷爱华用她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小秦淮”的“大情怀”。
她有不向命运低头、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定情怀。殷爱华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出生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年代。那时,不仅农村十分贫穷落后,工厂企业也困难重重。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但许多长期受益于计划分配、陶醉于“大锅饭”的企业,纷纷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洗礼,甚至被抛弃,企业倒闭、工人“下岗”成为当时举目可及的“风景”。殷爱华所在的企业享受了同样的“待遇”。一向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殷爱华随着“下岗”大军,依依不舍的、无可奈何的离开了自己熟悉且热爱的岗位。在下岗的最初的一个月里,她有过痛苦和失落,有过犹豫和彷徨,有过无助和无奈,但更多的是在思考、在期待:岁月不是童话,经历才是人生。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的路总要走。期待用奋斗的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于是,殷爱华决定放手一搏——自己创业开家烧烤店。
可创业之难绝非“艰辛”二字可以言表!对于烧烤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经验的殷爱华来说,纯属摸着石头过河。她一边进行市场调研,一边起早贪黑的去别家烧烤店拜师学艺。一段时间后,她便自立门户办起了烧烤店。从买菜穿签到腌制原料再到出摊烧烤,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完成!正是由于殷爱华这种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定情怀,使得她的烧烤店生意越来越好,店面也从原先不到10平米的小门面扩大成了两间共30多平米。由于她坚持质量为上、诚信为本,不仅赢得了顾客的口碑,也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积蓄!
她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把事业做强做大的远大情怀。正当殷爱华在这门生意上经历了近五年的摸爬滚打,日渐如鱼得水的时候,由于城市建设的不需要,她的两间门面房被政府收回拆迁了,蒸蒸日上的生意遭受重大打击!殷爱华又一次陷入了困惑中.......不破不立,既然已经有过一次尝试,那就再突破一次吧!于是她决定找个正正规规的门面,开个像模像样的饭店。1998年,殷爱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历程,渐渐步入“正规军”的行列。 她满怀紧张与惶恐,心怀忐忑地把家里所有的家底全部拿出,孤注一掷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招商街上租了300多平米的店面。只请了2名厨师,1名阿姨。殷爱华包揽了采购、服务员和收银的全部工作,还担当了勤杂阿姨的一半事情。
1998年的1月18日,“小秦淮酒店”正式开业!酒店保持一贯的作风,真诚热情,保质保量,品牌越来越响,前来用餐的新老客人络绎不绝,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她之前所有的惶恐和顾虑烟消云散,越来越有信心,感觉每个明天都是阳光灿烂……用人品经营“小秦淮”,用菜肴品质奠定“小秦淮”,正是由于殷爱华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真挚情怀,所以她的“小秦淮”一时之间在东山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小秦淮“也正式加入了江宁区餐饮商会,也孕育了几道自己的看家名菜,并且还在市里的餐饮比赛中获了奖。
2010年在江宁城市建设发展中,殷爱华又一次抓住机会,在新亭西路上看中了一处上下两层共2000多平米的门面房。2010年10月28日,新亭西路“小秦淮”旗舰店正式营业,生意比预计的要火爆!店面的扩大升级,也带来了行业地位的提升,更多的是品质和口碑的保证!!
她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大爱情怀。“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家所给予的,我要回报一路同行、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员工,我要为你们开一家店!”这个心愿从2014年初就在殷爱华的心里开始播种,孕育了将近两年,2015年发芽了! 这年12月,江宁大里聚福城“小秦淮箸力店”揭幕,这家店主要资金由小秦淮总部注入,店里7位元老级员工共同持股,把员工当成兄弟姐妹,把“小秦淮”当成家,殷爱华热爱员工,回报社会的大爱情怀让“小秦淮”在发展的新征程上再一次扬帆起航!2016年12月5日,殷爱华被当地工商部门推荐成为“全国先进优秀个体工商户” ,生平第一次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接受表彰!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在创业与生活中,殷爱华一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深深的体会到“天道酬勤”的深刻含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给她赋予了坚定的情怀;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品质赐予了她真挚的情怀;热爱员工、回报社会的心境给了她大爱的情怀,正是这些“大情怀”,使得她最终侵润了一身的烂漫和花香!诠释了改革开放和不断进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所带来的“光荣与梦想”!(张玉 蔡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