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苏·企业
人物 文化 教育

吴越:生活变好了,认捐慈善基金帮助他人

来源:南报网 编辑:灵儿 发布时间:2018-12-13 10:10

摘要:生活变好了,认捐慈善基金帮助他人,讲述人: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教师 吴越

生活变好了,认捐慈善基金帮助他人


讲述人: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教师 吴越


我1978年出生在南京,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赶上了好时代,我感觉很幸运。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挣钱很不容易,当年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在那个年代能吃顿饱饭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改革开放后,家里经济条件才慢慢好起来。


1997年,我参加工作,从事教育行业,那个时候开始有了慈善意识。工作之余,我和家人一直坚持做义工。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南京市慈善总会设立了个人冠名的慈善基金,便去认捐,还幸运地成为首批认捐者。


当时,儿子还不到两岁。为了给孩子从小播下一颗向善的种子,我们认捐1万元,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吴裕宸命名的 “个人冠名慈善基金”,希望孩子伴着爱心成长。


我清楚地记得,认捐完以后,我和爱人对儿子说,“你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了,以后记得每年去献爱心啊!”


“我的基金,帮助有困难的人!”儿子奶声奶气地说。我们听后,都很开心。


就这样,在孩子没上学之前,我们给他的基金,每年认捐两三千元。他上学后,就拿出一部分压岁钱,我们再拿出一部分,共同认捐这个基金。


除了设立个人冠名的慈善基金,我们家庭还定向捐助了一名贵州山区的贫困孩子。每年至少拿出4000元,解决他的上学、生活问题,已经坚持了3年。另外,每年还会给这个孩子购买一些学习资料和用品。


儿子经常说,“山区的小朋友太苦了,虽然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只要能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很满足了。”


对于全家从事慈善而言,我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对于困难群体,能帮多少是多少。爱心没有大小,尽自己能力去帮助,这就是爱”。


我听说,南京的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从当时只有很少人参与,到现在每年近百人认捐。特别是春节期间,用压岁钱认捐或续交慈善基金的孩子非常多。这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慈善理念也在提升,不少普通人也改变了过去“做慈善是有钱人的事”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实实在在的慈善活动中来了。(记者 马道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

相关新闻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慰问暖人心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

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为给困难残疾人带去关爱与慰问,2023年5月19日,横溪街道安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