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年前,因为一场疾病,吉晓萍阿姨和常州二院胸心外科团队的医护人员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讯员 王璇 张楠 记者 葛小林 文/摄)4年前,因为一场疾病,吉晓萍阿姨和常州二院胸心外科团队的医护人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康复的过程中,她把自己的就医过程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足足写了15万字,并出版成册。12月17日下午,她带着《医患情缘》走上道德讲堂,讲述医患关系,让更多的人能够正确面对疾病,了解医生、信任医生、尊重医生。
△吉晓萍写下15万字住院日记,出版成书。
吉晓萍老家盐城,高中毕业后在老家一所小学当语文代课老师。结婚后,她跟随丈夫来到常州定居,在超市里当导购,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然而,2014年5月底,吉晓萍爬货梯整理货物时,突然胸口发闷,眼前一黑,险些从货梯上掉下来。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状况了,到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得知,她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畸形,已经严重钙化,不做手术最多能活两年时间。
这个消息顿时将吉晓萍击垮了!她开始胡思乱想,整天以泪洗面,她担心尚未出嫁的女儿,担心自己的病可能会花光家中的积蓄……她甚至拒绝接受手术。
一天,二院副院长兼胸心外科主任王勇到病房查房,看到面容憔悴、不修边幅的吉晓萍,王勇宽慰她,“你的心脏手术成功率有95%,不能因为5%的风险就不动手术,毕竟日子还很长,以后,你还可以看着女儿结婚生子……”
在王勇副院长和医护人员的劝说下,担心手术风险的吉晓萍终于放下心理包袱,在接受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手术虽然成功,她的情绪却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伤口还没有恢复,经常疼痛难忍,觉得体力不支的她时常陷入抑郁和暴躁。复诊中一次又一次看到郁郁寡欢、一蹶不振的吉晓萍,平时一向温和的主刀医生王勇终于忍不住了,他多次开导,可吉晓萍不为所动。
王勇明白,必须换一个劝说方式,于是有一天他用拿手术刀的大手,指着吉晓萍的鼻子大吼道:“我把你的手术做得那么好,等于是白做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句话把吉晓萍从消极的状态中唤醒。“医生都这么关心我的康复,我怎么能消极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她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康复过程中,她经常会去医院,医生和护士们都叮咛她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王勇建议她休养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写写文字,调节情绪。
自从离开教师岗位后,吉晓萍已有30年没写过文章,如今她又拿起了笔,将自己的就医过程、与医生的点滴故事写成《医患情缘》一书,足足写了15万字。
今年8月19日医师节前夕,吉晓萍向二院捐献了手稿,并且将《医患情缘》出版成书。吉晓萍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能够正确面对疾病,了解医生、信任医生、尊重医生。”
这份特别的节日礼物也让医生们收获了一份感动,江苏省医德标兵、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文明说:“《医患情缘》这本书其实也是一味药,可以治愈医患之间问题的一味药。同时,这本书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切不可辜负患者对我们的这份情谊。”
如今,身体康复的吉晓萍又找了份工作,闲暇之余,她继续写作。她告诉记者,写完《医患情缘》,她开始写小说了,这一次写的是农村青年走出农村,通过拼搏奋斗融入城市的故事。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