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苏·企业
人物 文化 教育

吹吹打打的一种传统戏剧

来源:腾讯网 编辑:凌燕 发布时间:2020-09-22 15:52

摘要:南锣因使用打击乐器南锣而得名,南锣戏其唱腔主要有《打枣竿》等曲牌。

南锣因使用打击乐器南锣而得名,南锣戏其唱腔主要有《打枣竿》等曲牌,伴奏乐器以唢呐为主,有时还会用到管子、龙头胡、笙等,流行于河北省沧州地区海兴县一带,演奏也颇具沧州吹歌风味。海兴南锣,于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初时期,沧州海兴县不仅有民间吹歌班子演奏唱词,就连农民子弟也用词调演唱秧歌戏。例如,海兴县小梨园村子弟会便早在康熙年间即演唱词调,《顶灯》《顶砖》是其经常演唱的剧目。


到了光绪三十年,海兴县于十二集的河北梆子艺人刘庚到城关马厂村辅导秧歌戏艺人,促进了秧歌戏的发展。民国三十五年,以《打枣竿》为曲调演唱的秧歌戏也被搬上了乡村舞台进行独立演出,从而被称为南锣戏。南锣戏在一百多个村庄进行了表演,流行时期在马厂、良章、东油等十几个村庄都有南锣子弟会,有的还曾到过盐山县、黄骅县以及山东无棣县等地演出。1948年,海兴县民夫倪玉朴、杨洪泰等随解放军南下,在江苏省扬州市小李集乡演出过南锣《顶灯》等,受到欢迎。到20世纪70年代,南锣戏几近消亡,仅马厂村子弟班尚能演出南锣戏,剧目也仅存《顶灯》一出。到了1979年,海兴县文化馆作者杨双发改编了南锣戏《顶灯》,创作了南锣现代戏《豆腐王》(冯世昌等编曲),由沧州地区群众艺术馆排练后,参加了河北省业余戏曲汇演,被评为优秀剧目,其中《豆腐王》获得汇演一等奖。


南锣戏的演员唱功均用本地方言,它的演唱特点为擅用上、下滑音以及“花舌音”。其代表性剧目有(《张岐山卖线》)《顶砖》《双拐》(《拐驴子》)《颠鸾凤》(《赵连城借闺女》)和《刘二嘎摔车子》等。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

相关新闻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慰问暖人心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

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为给困难残疾人带去关爱与慰问,2023年5月19日,横溪街道安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