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日中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开幕的次日,迎来了首场专场活动——鼓楼区8000多名居民群众奔赴展览现场,共议40年鼓楼变迁、回望40年南京变化。
本网记者 于洁尘摄
(通讯员 刘阳 记者 于洁尘)“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胡福明,就是我们鼓楼人”“瞧,这就是南汽车间当年的模样”……2日中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开幕的次日,迎来了首场专场活动——鼓楼区8000多名居民群众奔赴展览现场,共议40年鼓楼变迁、回望40年南京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南京市羽毛球运动学校(原下关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建校40周年,该校被誉为羽毛球界的“黄埔军校”,累计培养出7名世界冠军,校长解永胜和世界冠军孙俊也来到了展览现场。解永胜介绍,从最初的业余体校,到普及大众羽毛球运动,实施“小学、中学、大学连贯训练破冰工程”,40年的建校历程与改革开放同步,学校师生亲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自鼓楼区各街道社区的8000多名居民群众,在每块展板前驻足凝望,感慨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在参观者中,有一位为改革开放民生事业而奋斗的社区工作者——中央门街道原工人社区书记谷宁丽。因企业改制等原因,谷宁丽从一位企业管理者,转型到社区工作。谈起变化,她认为最大的变化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社区建起“幸福驿站”倡导健康快乐地养老,奉献社区也让她成为南京市“十佳”社区工作者、“十佳好市民”、2009年度中国好人,党的十七大代表,谷宁丽说:“一张张老照片的背后,蕴藏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兴旺变迁,作为亲历者,我既感慨、又自豪。”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剪纸艺术家陈耀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鼓楼人,在参观展览的现场,他带来了自己的两幅作品——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以及蕴含中国梦、高铁、年年有鱼元素的《和谐生活》,他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我们享受了成果,也要时常提醒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