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苏·资讯
热点资讯 基层动态 公益视频

南京江宁秣陵“三微”工程:建东村“种子空间”儿童环境教育基地

来源:聚焦江苏 编辑:月光 发布时间:2023-11-01 17:44

摘要:今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建东村深化“三微”工程部署要求,坚持以“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为导向

今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建东村深化“三微”工程部署要求,坚持以“微更新、微治理、微幸福”为导向。经过村民共议、走访调研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将建东村一所废弃院子,打造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儿童环境教育基地,并命名为“种子空间”。


“种子”象征着希望、生命,寓意儿童茁壮成长,也代表了建东村村民勤奋朴实的劳动精神。通过“种子空间”儿童环境教育基地的打造,将共享空间“微更新”、探索基层“微治理”的新路径,为村民创造“微幸福”。以“亲近自然+教育环境”为特色,营造美好田园生活,打造共建共治新农村。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育种”阶段——多种途径调研需求


“种子空间”是以建东村村民需求为出发点,通过线上问卷、上门走访、线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农村多群体需求。并从青少年儿童调研问卷、家庭调研报告、农户调研记录表、村组调研等多维度多方向调研。产出“儿童参与式调研——集中分享展览”的方式,将调研中常见需求进行分类、梳理,把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改善的意见在展览中呈现出来。并与不同角色身份的村民合作,共同为“种子空间”儿童环境教育基地的打造寻找可行的措施。



第二阶段:“萌芽”阶段——把设计主动权交给青少年


在“种子空间”设计伊始,就希望从青少年儿童视角出发,将一部分的设计主动权交给他们,将参与式设计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空间打造过程中。同时招募村民志愿者力量,共组建“小苗队、大树队、古树队”3支志愿者团队,挖掘村民志愿者力量40余人。并针对建东村特点,制订相应的活动规则、长效管理方案、志愿者管理机制等。



第三阶段:“小苗”阶段——记录过程,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总结经验。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对“种子空间”儿童环境教育基地进行改造,通过“育籽坊、亲籽坊、存籽坊”三大版块的运作,对空间场地布置、植物种植、绘画装饰、硬件配备等环节开展了持续性的更新。并持续稳定开展教育类、亲子类服务,记录活动过程的失败与成功,让青少年儿童参与到种植过程中,体验播种到收获的过程。



第四阶段:“大树”阶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儿童环境教育基地。


“种子空间”将田园生活与自然教育相结合,将单一的土地转变为田园化的交流场所。让农村儿童获得更多户外活动机会,体验农耕生活,亲近自然教育,探索自然的神奇与四季的变化。在这里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劳动者、丰收者,体会劳动的苦与乐。



下一步,秣陵街道建东村将进一步深化落实“三微”工程,推出更多创新型举措,极力将工程做实、做真、做细,确保此项民生项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升辖区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相关新闻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慰问暖人心

安民村丨关爱困难残疾人 走访...

在第33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为给困难残疾人带去关爱与慰问,2023年5月19日,横溪街道安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