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3日下午,深圳年内最大规模土拍开展,却意外遇冷。开拍的6宗宅地中,一块流拍,两块底价成交,另外三幅低溢价成交,五宗宅地共吸金127.51亿元。
(记者 敖瑾)11月23日下午,深圳年内最大规模土拍开展,却意外遇冷。开拍的6宗宅地中,一块流拍,两块底价成交,另外三幅低溢价成交,五宗宅地共吸金127.51亿元。
本次土拍,采取了“双限双竞”的规则,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限价是较不被开发商所接受的方式。
与此同时,深圳楼市交易正持续升温。深圳多家中介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豪宅税”标准调整后,深圳绝大部分区域二手房交易买卖双方入市积极性明显提高,二手市场相比以往更为活跃。
“最豪”土拍遇冷
在23日的这场土拍中,深圳一次性推出了6宗住宅用地,分别位于龙华、光明、大鹏和坪山,总建筑面积约77.6万平方米,规模超过今年6月24日那场“史诗级土拍”。如此一次性大规模释出用地供应,在用地紧张的深圳较为罕见,加之深圳一向被认为是全国楼市风向标,因此这场土拍引发了不少关注。
深圳历年土地供应数据显示,自2010年后,深圳宅地供应面积逐渐减少,2012年后宅地供应维持低位水平。2014年-2017年,深圳共供应了10宗宅地。其中2014年1宗,2015年和2016年各4宗,2017年1宗,且属于“只租不售”用地。
但进入2018年后,深圳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开始明显增加。2018年,深圳成功出让宅地10幅。而到了2019年,截至目前,深圳成交宅地已达10宗。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11月12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12月11日,前海还会出让一幅总建面6.72万平米的住宅用地。
放量供应却并没有引来房企的争相热捧,要知道,土储规模是房企后续增长预期的关键指标。
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郑叔伦表示,此次土拍虽然土地数量增加,但参与的企业与6月24日的土拍相比大大减少,最热的龙华用地仅有9家开发商参与,而6月24日最多的有19家,多数地块参与竞拍房企都在12家以上,可见此次土拍热度大减。
最终竞拍结果显示,位于大鹏坝光的地块,由人才安居集团以底价4.89亿元收入囊中。坪山碧岭也由招商及华润联合以底价20.42亿元竞得。
另外3块成交地块,溢价率也比较有限。光明新湖地块由南国置业以26.4亿元竞得,龙华民治地块由中海以50.2亿元竞得,坪山马峦地块由五矿盛世广业(北京)以25.6亿元竞得。较为热门的龙华和光明地块,溢价率也不足30%。
本次成交地块的6家竞得企业均为国企。坪山坑梓地块则因无人竞拍而流拍。
严格出让条件或“劝退”房企
据了解,这场土拍采取的是“双限双竞”的规则。双限是指:限地价、限普通商品房销售均价,其中大鹏地块为限人才住房销售均价和最高销售单价;双竞是指:竞地价、竞无偿移交政府的只租不售人才住房面积。
而此前,深圳在今年6月24日那场土拍中,采取的则是“单限双竞”的规则。即竞地价、竞只租不售的人才住房面积;限地价,但不限后续销售均价。
根据竞拍规定,11月23日竞拍的6宗地块中,坪山3块地商品房入市销售最高均价38750元/平,龙华为71400元/平;光明宗地为47250元/平;大鹏人才住房销售均价不高于20520元/平,最高销售单价不高于23598元/平方米。
但部分竞拍地块的周边二手房均价,实际上已经超过了这些地块建成商品房之后,被允许的入市最高销售均价。例如这次较为热门的龙华地块,限价每平米7万,而周边有二手房价格已经超过8万。
竞得土地后,除了需要建“不赚钱”的人才房,可入市销售的商品房售价还要被限制,房企获利的空间被压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限价是最不被开发商所接受的方式,但此次土拍的过程和结果不能说深圳土地市场降温,只能说明相关土地拍卖条件太过苛刻。
二手房交易市场回温
尽管土拍遇冷,但“豪宅税”标准调整一周后的深圳二手房市场,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温。
一周前的11月11日,深圳宣布下调普通住宅标准,这意味着,深圳有更多二手房,买家在交易时可以不用缴纳增值税,直接降低了二手房交易成本。
当时,有房地产行业专家担忧,普宅标准调整可能引起二手房业主反价,优惠的税率未必能直接利好买家,可能引起二手房市场价格的波动。
日前,南都周刊记者走访片区中介机构,南山区一门店中介向记者表示,确实有遇到业主反价情况的出现,但反价业主的具体比例,他表示并未做出统计。
记者在深圳本地一个买房群中亦看到,多名意向购房者表示,亲历了业主反价行为。有购房者称,目前二手房业主对价格较为强势,“动不动加价30-50万,你爱买不买。”另有购房者称,曾遇到二手房业主直接涨价50万的行为。
部分区域因为市场火热,二手房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一位在宝中刚刚买入二手房的购房者表示,正好在“豪宅税”新政执行前十多天买了房,导致多交的20多万增值税,但他称,宝中现在也涨了比较多,算是给了自己的一个安慰。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豪宅税”新政执行后的一周,深圳有52%的二手房源上调了房源报价,其中过半房源涨价幅度在5%以下。
但部分业主反价行为的存在,并未影响政策刺激下深圳二手房市场的升温。
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监控显示,豪宅线调整一周后,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量整体环比上涨72%。
深圳贝壳研究院在分析监测所得数据后总结,“总体看来,新政后深圳绝大部分区域买卖双方的入市积极性明显提高,市场相比以往更为活跃,尤其是那些‘由豪宅变普宅’的物业也更加地受到市场追捧。”
深圳贝壳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在11.11-11.19日时间段,龙岗、宝安两区新增供应均超过千套,规模位居前两名;罗湖则环比上个月同期上涨22.8%,成为涨幅最高的区域。买卖带看方面,龙岗、南山、宝安等区域市场较为活跃,买卖带看人次居前,均超过4000人次;其中南山、龙华两区环比增幅较大,南山区增幅达20%。
面积方面,上周60-144平二手房成交占比扩大,60-90平成交保持占比最高,小幅上涨3.4个百分点;90-144平成交占比扩大明显,增加8.3个百分点,成交涨幅最大。政策前,该面积段较多房源成交价超过普宅标准,政策后受减税红利,相同首付准备下,置业者能够购买更优质的房子,成交上涨明显。
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对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楼市活跃度都还算不错,原因在于压抑太久的购房需求在下半年慢慢释放,再加上各种利好因素的出台,所以刺激了成交量上升。她表示,到农历春节之前,估计深圳楼市成交的活跃度还是能维持。
深圳贝壳研究院方面则称,尽管目前在政策刺激下深圳二手房市场表现活跃,但随着优质库存房源的不断消耗,后期政策的效应也会逐渐减退,市场将慢慢恢复平稳态势。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