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馆培训舞蹈骨干,再由他们回到社区传授给当地的舞蹈团队,扩散文艺“种子”;邀来老一辈艺术家,通过巡展、讲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种”在基层。日前记者从栖霞区文化局获悉,创新文化惠民,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全区已培育千支文艺队伍,数万名居民踊跃参与,群众文化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培育千支文艺队伍,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栖霞创新文化惠民举措多
居民在栖霞区文化馆里参观书画展。 本报记者 王聪摄
(通讯员 严严 吴芸 记者 王聪) 文化馆培训舞蹈骨干,再由他们回到社区传授给当地的舞蹈团队,扩散文艺“种子”;邀来老一辈艺术家,通过巡展、讲座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精髓“种”在基层。日前记者从栖霞区文化局获悉,创新文化惠民,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全区已培育千支文艺队伍,数万名居民踊跃参与,群众文化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11月2日,青年雕塑家王宁勇创作一尊腾龙雕塑送给曾给与他艺术启蒙的栖霞区文化馆。腾龙的原型柴龙,是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王宁勇说,柴龙是栖霞的传统非遗技艺,就像是栖霞文化的一颗“种子”,通过现代艺术的形式,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同王宁勇一样,作家江广玉、农民诗人杜怀阳、剧作家黄燕平等一批从栖霞走出去的艺术家,在巡展、讲座上,通过自己的作品,与居民互动交流,把文艺创作的激情“种”在人们的心里。
“在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鼓舞和帮助下,我们也在‘种植’自己的队伍。”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他们组建文化惠民小分队,成员来自于社区文艺骨干、退休艺术家等。近年来,以文化惠民小分队为龙头,各街道基层特色文艺活动和队伍共同参与,为栖霞群众演出3000多场,观众近6万人次。文化馆还组织了“享受阳光”民族舞蹈培训周活动。每年5月开始,用一周的时间,为全区9个街道97个社区(村)272多名舞蹈骨干教授舞蹈,再由他们回去后传授给自己社区的舞蹈团队,丰富团队的活动内容。如今已培训推广江南舞、爵士舞等15个舞种。
“送文化”变成“种文化”的好处是,艺术节上自导自演的节目多了,反映的都是身边事,老百姓更爱看了,形成“办自己的艺术节”的归属感。文化馆负责人说,如今全区有千支文艺队伍,活跃着数万名文艺爱好者。为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增长需要,栖霞区文化局实施“三千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人、以艺悦众”为工作标准,建设了文化馆新馆,加强公益培训;设立微信公众号,让群众不出家门,就可以通过手机来预约文化馆各功能室、报名参与活动和艺术鉴赏,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聚焦江苏)”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站,过期视为认同。 本网客服 Q Q:1549573187。
近段时间,居民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持续高涨,不少接种点现场都出现了排长队、人员聚集现象,也存在未预约成功就到接种点现场接种的情况。
由“科幻电影新教父”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IMAX...
古装传奇爱情剧《安乐传》是由成子瑜执导,迪丽热...
近日,湖熟街道绿杨村网格员为村内的危房村民张贴...
6月21日,湖熟街道钱家村组织网格员上门为辖区内的...
由杜淳、袁姗姗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妻子的新世界》...
5月17日,横溪街道横溪社区开展了以“参与扶残助残...
Copyright ©jujiaojiangs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安备320118920180923号
本网版权所有:江苏涵泰新媒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