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是中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0周年。
2024年,是中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0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在打造一系列充满新意的非遗活态传承项目,为传统非遗传播开辟新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多样性的璀璨瑰宝,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历史的辉煌。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是非遗传承保护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
为丰富辖区青少年暑期生活,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辖区青少年爱上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的进程。近日,南京市雨花区板桥街道殷富社区联合南京雨花星宸艺术文化服务中心以“非遗+社区”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暑期“非遗传承”主题活动。
绳编,可追溯至结绳记事的时代。通过运用五彩的绳线,创作出形式多样、充满自然气息和吉祥寓意的饰物。创作过程需要高度的色彩搭配功底和耐心,在锻炼青少年们的耐心的同时,也能展现青少年个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念。一根根平凡的彩绳在小小的指尖来回打转,慢慢地蜕变成缤纷的手绳和多彩的绳结。
草编,各地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在现代社会里,淳朴又纯粹,是一种愈发珍贵和舒心的手工艺术。青少年生涩的编织手法,让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意趣。
金陵竹刻,因形取势、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文化艺术价值。青少年们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手中的刻刀,沿着竹片上的图案轮廓专心致志地进行运刀雕刻。连续三日的课程开展,竹刻作品完成时长的缩短,竹刻整体画面的精致度,都在记录着青少年们竹刻技艺的进步。
竹编,原本挺拔的竹子,通过选料、裁料、破篾、打磨等极耗时、重复再重复的步骤,成为一条条薄薄的篾丝,最后把篾再加以编织,一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就在指尖成型。在非遗课堂上,殷富青少年们也跟着老师的讲解,经过一遍遍地尝试后,慢慢地掌握了一些技巧,无序的竹篾逐渐变成了精致的风铃形状。
在暑期非遗课堂中,每一次编织,每一次篆刻,都是殷富青少年与自然对话的方式,都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青少年暑期“非遗传承”主题系列活动在锻炼青少年动手能力也提升其艺术素养,坚定其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同时引导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青少年与家长的一致好评。殷富社区希望通过理论宣讲、活动开展,用青少年文化服务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用非遗文化传承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丰富的非遗文化焕发出社区新活力。接下来殷富社区也将持续以打造青少年活动非遗特色品牌为切入口,开展多种类型非遗体验活动,让非遗文化传承与青少年社区教育有机融合,努力推动非遗文化进入“寻常居民家”。
近段时间,居民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意愿持续高涨,不少接种点现场都出现了排长队、人员聚集现象,也存在未预约成功就到接种点现场接种的情况。
由“科幻电影新教父”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IMAX...
古装传奇爱情剧《安乐传》是由成子瑜执导,迪丽热...
近日,湖熟街道绿杨村网格员为村内的危房村民张贴...
6月21日,湖熟街道钱家村组织网格员上门为辖区内的...
由杜淳、袁姗姗主演的家庭情感剧《妻子的新世界》...
5月17日,横溪街道横溪社区开展了以“参与扶残助残...
Copyright ©jujiaojiangs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安备320118920180923号
本网版权所有:江苏涵泰新媒体有限公司